一年倒闭近两千家,4S店真的活不下去了吗?
首先看一组数据:汽车服务世界从天眼查上的数据看到,2021年全国有1944家汽车经销商注销,对比2020年的1783家还多了161家,注销速度进一步加快!
两年前就有行业人士预测,五年内将有1万家4S店被淘汰——这个数目相当于全国4S店的数量被削减三分之一。
有人说,4S店加价高、态度差,在过去的一年,关于4S店的负面消息的确层出不穷——超过一百家4S店被315点名,其中还不乏奥迪、福特、英菲尼迪等知名品牌的4S店。本田、奔驰等厂商也正尝试着取消4S店模式......
2021年在中国市场,4S店从未如此艰难过。
首先是在去年2月,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报告中提到:只有三分之一的经销商完成了销售目标。并且过去一年退网经销商高达3920家,平均每天超过10家,相比2181家的增长数量,全国授权经销商个数首次出现了负增长。
3月初,“4S店退网风波”开始,相关投诉涉及到多个品牌,涵盖了新车销售、押金退还以及维修保养等诸多环节。315期间,100多家经销商被控诉在店内安装人脸识别摄像装置,从而非法获取客户信息。这次直接被央视点名,无疑又让4S店的经营环境雪上加霜。
7月,本田和奔驰先后对外宣称,尝试取消4S店模式——从7月1日起,本田澳洲的授权汽车经销商进行新车销售,客户买车只能从厂家官网自行预定,并且实行统一零售价。随后,奔驰也宣布,从2022年起也在澳洲推行相似的售车方式。
事实上,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奔驰、沃尔沃、大众等多家厂商已经在试运行直销模式。
8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新三包”政策,并明确指出:经营者不得限制消费者选择对家用汽车产品维护、保养的企业,并将其作为拒绝承担三包责任的理由。直白的说,“不到4S店保养就不能享受三包”的条约已成历史。
作为1998年广州本田引入中国的舶来品,4S店曾因设施齐全、服务周到等优势被众多厂商追捧,而畸形发展所构筑的庞大体系令4S店纷纷不堪重负。或许它们该做的是如何在淘汰中生存下来,并在日后诸如直销等销售模式开展竞争。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相比较为简洁明了的“互联网下单,交付中心提车”,之前那种在某些4S店加价耗时,“求爷爷告奶奶”般买车养车的尴尬经历,或许不会再出现。
不过我们也不能对4S店模式进行全盘否定,毕竟它的优势在于能使销售渠道更加广泛,并且拥有相对正规的售后保养渠道。对于一些三四线城市,以交付中心为主体的直营模式并不能做到立刻全面覆盖,而这些直营品牌的覆盖面就较4S店略逊一筹。传统的4S店依旧是一种人员分工较为完善的销售模式,并不会因为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而消亡。得益于新能源品牌、自主品牌较小的体量,它们可能会青睐直销,但是一旦达到一定规模,很难做到完全覆盖所有消费者。
说到最后,笔者认为直营商与授权经销商并存的模式,才是以后的发展之道,而4S店的销售业务也会逐渐弱化,而更多变成一种线下体验和交付的场景。您对4S店的未来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相关评论(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