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互联网大会丁磊:变革中所有企业都是新造车 未来只有互联网汽车存在
11月23日,2020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上,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创始人丁磊表示,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面前,所有企业都是“新造车”,“今后传统车将不复存在,都是互联网汽车”,引发广泛热议。
围绕如何定义“新造车”的 “新“在何处,丁磊表示,“在能源技术革命、通讯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交汇的时代里,整个汽车行业要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和重构,客户对汽车的体验也进化为类似对智能手机的多维需求,“我不认为在传统产业上进行改变就能适应这个时代,传统产业链需要保持不断进步,但重要的是在其他维度上赶上,没有人有绝对的优势。在时代变革的大趋势面前,所有企业都是新造车,我认为今后传统车将不存在,都是互联网汽车”。丁磊的观点引发现场及线上嘉宾的广泛热议。
在丁磊看来,未来会有很多优秀的企业脱颖而出,因为这个“新”市场潜力巨大,打败上一秒的自己,摆脱经验的惯性是未来致胜的关键。同时,他对于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是,基于开放式电子电气架构的直达用户的共创和车路协同是 “新造车”生存的最重要的两个方面。
此前,在北京国际车展上发布了首款量产车高合HiPhi X,其颠覆性的外观造型,与强大的电子电气架构为基础的智能化表现在业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创始版4座80万的售价也成为中国最高端豪华的电动车的代表。此前,华人运通始终特立独行,成立伊始就不是一家传统的造车企业,丁磊在业内率先提出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的三智战略,倡导用户共创、快速进化,引领华人运通成为一家专注交通出行的科技创新企业。基于开放式的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以“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的创新理念打造全新高合汽车,以“思想新、战略新、模式新、产品新、维度新、格局新”的新造车实力引领,逐渐引领中国汽车向汽车强国的升维超越。
思想新!在能源技术革命、通讯技术革命、人工智能技术革命交汇的时代,在这个时间里创立新的企业和新的品牌要实现引领,需要在顶层思想上做到新,公司的发展愿景尤为重要。华人运通高合汽车是专注于未来智能交通产业的创新型出行科技公司,以“改变人类未来出行”为愿景,全新顶层思想吸引了大批国内及国际的顶尖人才加入。
战略新!顶层战略决定了发展道路是否正确,以及能否在未来的市场中有足够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以“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三智战略指明企业行动方向。三智是基于交通领域强关联的领先生态,相互促进,有序落地,之间形成产业闭环,确保华人运通高合汽车在未来精专的领域里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使其成为一个世界级的科技出行公司。
模式新!“新汽车”不是简单的复制一个传统企业,而是要统筹考虑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与政策。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研发运营在上海、生产制造在江苏,实现新旧动能转化的高品质发展之路,打造沪苏联动典范,为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升维注入新活力。
产品新!处于时代交汇的节点,“新汽车”以打造划时代的产品为己任。高合汽车首款量产车高合HiPhi X堪称汽车界的苹果手机,是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积淀了中国汽车快速发展三十年以来的精华,整合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资源,通过“场景定义设计、软件定义汽车、共创定义价值”三大创新理念,系统考虑车路城的协同而打造的从传统汽车到智能共享新能源汽车划时代的产品。NT展翼门、PML可编程智能大灯+ISD智能交互灯、带四轮转向、空气悬挂的高性能前瞻动态底盘等领先科技硬件,以TECHLUXE®科技豪华全新品牌体验,为用户开启未来出行新境界。基于华人运通自研的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及软硬件分离,HiPhi X实现直达用户的,以及与众多的机构开发者和供应商的共创,以共创定义价值,开发出面向未来、用户实际需求的场景应用,进而使得HiPhi X成为真正面向未来的能源节点、数据节点,带来持续进化、千人千乘的驾乘体验。
维度新!智能汽车产业将彻底颠覆传统汽车上下游格局。华人运通专注于“笋尖”计划,将汽车作为一个数据节点来考虑,专注于对未来企业发展最有战略性意义的项目及技术,比如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系统等的开发,让更多的合作伙伴和生态伙伴参与进来,在“网状生态”中共荣共生。
格局新!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生而国际,从创立第一天就引入了世界顶级人才。以丁磊为核心的国际化团队来自互联网、人工智能、整车等22个行业,共14个国家和地区,由原国际知名企业高管、车联网和自动驾驶专家、顶尖整车开发工程师、国际知名车型设计师、资深营销专家等近千人组成,通过企业文化和理念的融入实现超强的战斗力,同时,能与国际顶尖的资源方及合作伙伴无缝对接,引领下一轮中国企业和品牌发展的新格局。
华人运通高合汽车作为具备六大“新”维度特征的新造车实力,通过“志存高远、务实规划、长期奋斗、实业报国”,致力于成为行业的引领者、社会的贡献者、变革的创新者,为中国汽车工业创变求新向汽车强国迈进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评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