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过程中的“迷惑”行为,你占了几条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二三十年的长足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老百姓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无论是燃油车、电动车,还是普通品牌、豪华品牌、甚至超豪华品牌,都能满足不同民众的不同需求。而在购车之后的用车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让人迷惑的“个性”行为。今天,我们就筛选出一些,先别笑,看看你是否也在其中......
一、给座椅、方向盘、档把各种“戴套”
很多车主为了表示对自己爱车的珍惜与爱护,在提到爱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前往汽车用品店购买座椅座套,无论其座椅是纳帕真皮还是针织面料,一律用座套给包裹上。此时,车主们已经把生产厂商对其车辆座椅面料的各种优势和特点介绍完全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是“我觉得这样对面料更有保护”。殊不知,此举会让你在用车过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座椅面料的优缺点。而且,一些设置在座椅侧面的安全气帘还会被座套遮盖住,关键时刻,无法提供应有的保护。几年之后当你想换车转手时,面对“宛若新生”的车内座椅,也并不能让你的车辆保值率更高,因为,二手车商们并不看重这些。另外,给方向盘“戴套”有些时候还会带来驾驶安全隐患,特别是那种厚实的、毛茸茸的冬季把套,在紧急转向时很有可能出现打滑的情况。
二、车身贴膜
很多车主在提到新车后会即可选择车身“镀膜”来保护车漆,此举确实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车漆起到保护作用,但那种把全车的都贴上厚厚的彩色膜我就不能理解了。也许你是为了个性,也许是因为车漆的颜色不满意,不论怎样,车身贴膜除了会让车漆寿命大大降低,并没有什么保护作用。咱先不说更换车身颜色需要再次前往交管部门进行车辆备案等手续,就说如果,一旦发生剐蹭,除了喷漆,你还要再次对受损部位重新贴膜,维修成本被人为的加大很多。
三、安全带卡扣
为了防止不系安全带带来的车内报警声而选择那种安全带卡扣的行为,也许对很多车主来说是提车后的一个“规定动作”,但这种对自身安全不在乎的行为真的需要我们重视。安全带自打被瑞典人发明那天起,就是为了在车辆发生紧急碰撞时对驾乘人员提供主动保护。而你却自己解除了这有可能在关键时刻保命的配置,你说这种行为是不是很让人迷惑?特别是很多汽配厂家还设计制造出各种造型的安全带卡扣,以此吸引很多年轻人把这个当做车内个性化装饰,实在让人唏嘘。
四、车身“开光”
你是不是也听到过有人把车开到寺庙请僧人为“开光”的事儿?车主为了自身驾车出行的安全和好运而选择这样一种相对“神圣”的做法除了自我安慰,其实并无什么“卵用”。与其将安全诉诸神灵庇护,不如在自己驾车时小心谨慎来的靠谱儿。而且,宗教仪轨上的“开光加持”只是针对宗教用品,车辆无论如何也不能算这一类吧。
五、用公仔表达童心
可能你经常能在路上看到那种在车辆后窗放置很多玩具公仔的车辆从身边呼啸而过,实在不知道这些车主是怎么想的?您说您要是想表达一份未泯的童心吧,就别开的那么疯。您要是借此表达一种个性呢,也没必要把后车窗塞满了把,这样除了影响观察后面的路况,实在不知道还能有什么作用。
六、车身上沾满各种玩偶
对于那种在后备箱、车顶等位置用强力胶固定玩偶的车主朋友,咱先不说洗车时候的难度,我就想问问,您真不怕被风吹掉砸到后车时被后面车主找上来的麻烦吗?
七、中网安装徽章
不知有多少人还记得早些年的豪华车上经常能看到车主在中网位置装上金属材质的各种徽章,这个从不同俱乐部流传出的一种“会员车辆身份”的做法,一下子吸引了社会上很多人的目光。于是,不论什么样的徽章,只要自己觉得好看都往上装。只是有些车辆中网的塑料结构实在单薄,厚重的金属徽章常常会造成中网称重位置变形。
写在最后:
这里我们只是列举出比较突出的几个“迷惑”行为,我们在这里并不判断行为人的好坏对错,毕竟在自己的爱车上进行各种自己喜欢的“小装饰”,本就是个性化的体现,只是,从用车安全性来说,有些行为确实没有这个必要。
相关评论(条)